《西门豹》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
1通过检查与预习,会正确读写“娶、逼”等7个生字,重点指导正确书写“催、灌、溉”,能联系上下文理解“麻烦、提心吊胆、面如土色、闹”等词。
2、读通课文,把握课文三个主要情节,进而整体感知课文。
3、引导学生以故事中的人物为线索,事件为依据,以小群体讨论式的读议方式研读课文语言,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,从而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、官绅的巧妙所在。
①调查:解读问话的目的,调查步骤安排的科学上,体会那每句话的双关意思。
②惩恶:着重解读西门豹的语中之话。想象内心活动,并以抓住巫婆、官绅一伙的反应与老百胜事后的“明白”来陪衬人物形象。并通过反复的表情朗读训练,来外化对西门豹这个角色形象的把握。
③修渠:从上一节“不敢再提”作为引趣点,说说向谁“敢提”那些话?进行补白式的想象练说:向谁“敢提”那些话?
4、通过分角色朗读和演课本剧,激发兴趣,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解题激奇 放手自学
1、解题:西门豹姓什么叫什么?他是怎样的一位人物?根据查资料说说。
2、激奇:一个小小的县官,历史上曾有“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”的记载。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,他做了哪些事?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?
3、自学边读边批注,同伴合作朗读全文。指名朗读全文。
二、一问披文 自主探索
1、诱导:这篇课文中有许多人物,他们各做了什么事?为什么这样做?
2、探索:学生从人物的所作所为中一一读、研,然后自由选择任一人物来发表自己的见解。众人讨论补充。修正,并读好重点句子——对话。(重难点拨:西门豹是课文的主角,最为复杂。我们可分开来研究: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?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?)
课件呈现,引导分步研读:
1、调查时,他问: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”,这是要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老大爷的回答中有3个“闹”字,西门豹明白了吗?他明白了“①闹”是_________“②闹”是___________“③闹”是___________。
2、惩恶时,他说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”,这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3、事后,老百姓都明白了河伯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,西门豹今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三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,边读边议,相互讨论,不仅要弄清西站豹的话中之话,还要想想当时西门豹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谈。然后,交流研读,相机训练朗读。
1、利用已呈现的课件,表述研读所得并讨论反馈、评价。
2、呈现课件,把说与读结合起来:
惩恶的过程中,西门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所以他对巫婆(官绅头子、官绅们)____________________地说: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”
3、教师引领:在惩恶的过程中,西门豹还讲了一些话,你能找到吗?课文是怎样的吗?设想一下,当时西门豹是怎样命卫士的?学生模拟可能有所不同,教师注意评价,引导学生“还原”语言的合理性:
4、课件呈现:从此,谁也不敢再提给——(河伯娶媳妇……
教师:句中的谁指的倒底是哪些人?请选择,并说说理由。
四、回读全文,总结:西门豹管理邺地,具体做了三件事。1、_______2、__________3、_________使原先田地荒芜,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,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。
五、演课本剧
(1)课文被大家自己研究透了,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演一演?(学生跃跃欲试),演戏先得有剧本,想不想做剧作家?
(2)指导改编。剧本主要是把人物的对白有序地写下来。至于其它的内容可以不写,重要的提示可用(……):
西门豹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老大爷:(_______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不过,有的对白课文中没有写明,请速读全文查找圈出后编成“原话”。
有的戏剧需要几个场次(板书:第___场),《西门豹》该编几场戏?分别是课文的哪部分内容?在课文上用“// ”表出。剧本很长,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,分工合编:第一场调查一人,第二场惩恶2人,第三场开渠一人。
(3)演讲聘选角色。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愿演有角色,先写一写这个角色有什么特点,你为什么想演他。重要角色的竞争者,先上台演讲,然后举手表决,选定二名“西门豹”,分别担任甲、乙两组的主角兼导演。并由他们俩采用孩子游戏用的“点将法”挑选各类演员,落选者分别扮演相关角色。